2013年,中国风电以一份暖意洋洋的成绩单宣告了与2012年低谷的告别。这一年,新政频发,剑指弃风限电、并网难的风电顽疾。海上风电的重启,也被视作是拉整个风电行业走出困境的有力缰绳。
尽管市场曾经普遍认为中国风电行业的增长已经异常艰难,2013年,中国风电行业却仍交出了一份回暖的成绩单。
这一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招标价格、利用小时数等指标均较2012年有所提升,业界认为,中国风电行业已经彻底走出2012年的低谷。只是,风电企业利润仍未跟上复苏步伐。
同时,一系列鼓励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发布,困扰风电行业最大瓶颈的“并网难”问题现化解迹象。
2013年中国风电建设复苏,企业亏损依旧。据中国风能协会初步统计,2013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610万千瓦,较2012年的1296万千瓦大幅提高24%,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已突破9000万千瓦,继续领先核电占据第三大电源的位置。风电招标价格较2012年提高近15%,利用小时提高100小时以上。
从整机制造商来看,2013年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十的分别是:金风科技360万千瓦,联合动力148.7万千瓦,明阳风电126.9万千瓦,远景125万千瓦,湘电113.2万千瓦,上海电气101.4万千瓦,华锐风电89.6万千瓦,海装78.7万千瓦,东气68万千瓦,运达54万千瓦。
国网范围内,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037万千瓦,同比上升24%;发电量1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平均利用小时数2046,比2012年增加143小时。
舆论认为,这一系列数据让在“数九寒冬”苦挨已久的中国风电产业感受到了暖暖的“幸福”。
在延续了上一年低迷情况下,半数左右的风电类上市公司在半年报或三季报中,透露出告别过去持续业绩大幅下滑态势,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由负转正。业界认为,中国风电行业已经从2012年的低谷中彻底走出来了,2014年复苏势头仍将强劲延续。
然而,风电开发商及制造商的利润仍不乐观,多数企业亏损,盈利微薄。华锐风电2013年仍会延续亏损,其前三季度亏损已达7亿元左右。湘电股份在2013年中期扭亏为盈,但前三季度利润仅有1600余万元。整机制造龙头金风科技2013年净利润4亿元,但风电制造板块的资产净利润率仅略高于1%。
这一年,新政频发,剑指风电顽疾。2013年2月1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风电并网和消纳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能源管理部门、风电开发企业及电网公司等机构要更加高度重视风电的消纳和利用,把提高风电利用率作为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标准,认真分析风电限电的原因,尽快消除弃风限电;加强资源丰富区域的消纳方案研究,保障风电装机持续稳定增长;加强风电配套电网建设,做好风电并网服务工作。2012年,全国弃用风电超过200亿千瓦时。
8月发布的《关于做好近期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亦明确规定,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消纳监管,对于弃风、弃光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派出机构可开展约谈约访,要求电网企业采取有效举措,在更大范围内优化协调电量平衡方案,提升消纳风电、光伏发电的能力。
《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亦已上报国务院,其对风电的扶持力度堪比光伏,将涉及技术、管理、政策、体制等各个方面,具体政策已在制定中,其中就包括可再生能源配额管理办法,并力争在2至3年内基本解决弃风限电问题。
此外,2013年年中,国务院下达《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其中,企业投资风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项目)核准权限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下放到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咨询机构认为,在项目审批权下放的推动下,风电站的建设或将引领新能源行业的新动向。
而海上风电重启,被认为或将推动行业走出困境。2013年初,国家能源局召开海上风电发展座谈会,海上风电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8月,停滞了三年的海上风电正式重启,国家一期海上风电特许权四个项目中三个获得开工“路条”,分别是:大唐新能源滨海30万千瓦项目、龙源电力大丰20万千瓦项目、鲁能东台20万千瓦项目。目前全国已有17个海上风电项目规划先后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项目规范总装机容量为395万千瓦。
舆论认为,这将意味着,业绩低迷近两年的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上海电气、湘电股份有望迎来“第二春”,这四家A股公司具备海上风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不断降低的海上风电发电成本以及成熟的产业链都为我国海上风电的大发展提供了源动力,海上风电项目或将成为推动行业走出困境的突破口。
2014年,支持海上风电亦被国家能源局列入重点工作安排,沿海各省都要确定几个项目,并实行事后电价。科技部亦将支持海上风电研发列入重大技术的资金支持范围。
这一年,首批风电供暖试点企业进入成熟运营期。2013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做好风电供暖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在北方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风电清洁供暖技术,以提高北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消纳风电能力。
此前,受弃风问题困扰多年的北方地区风电企业,就已经开始风电在供暖方面的尝试,并成功赢得国家能源局的支持,成为我国第一批开展风电供暖示范企业,积累了大量有益的实践经验。2013年4月,吉林白城被列为全国首例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
国家能源局官员表示,风电供暖是风电消纳的突破口,吉林和内蒙古的试点说明风电供暖在技术上不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关键是理顺电力体制,疾并不亦被根治。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尽管2013年弃风限电150亿千瓦时,比前一年减少了50亿千瓦时,但弃风率仍高达10%以上。有些地区限电比例高达50%,以火力热电联产密集的东北地区最为严重。弃风的主要原因仍然是风电与冬季供暖的矛盾。
国家能源局官员预计,解决弃风限电问题仍需2-3年时间。
此外,补贴拖欠悬而未决。分析人士指出,致使风电开发商资金链紧绷的直接因素是补贴拖欠,国家欠风电开发商钱、开发商欠整机商钱、整机商欠零部件商钱,大约200亿的补贴悬而未决。
中国风能协会人士称,国务院会议已明确指示清偿欠款,但目前的情形是,新账可以到位,历史欠账继续,这将影响风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风电设备产能过剩依旧严重,有专家表示,目前中国风电产业最大的问题还是风电设备的产能过剩。横向比较太阳能光伏行业,淘汰和整合已经开始,但风电设备尚未见淘汰整合的案例。
《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曾显示,2011年中国主要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就已达到30GW以上,但2011年国内新增风机装机容量仅为18GW,这导致国产设备40%以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有专家据此预测,2013年的行业回暖,仍不能太过乐观。
此外,有关部门已开始在考虑下调风电上网电价,这或将降低开发商的盈利水平,从而给下游的整机制造和零配件产业链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风电设备质量亦仍待提升。目前,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加,由于风电设备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也在增加。所以确保风电设备质量是风电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产业内“优胜劣汰”正在形成,一批质量低劣的厂家逐步出局,风电企业从过去的80多家已经减少到如今的30家左右,无论是整机厂还是零部件供应商都面临着整合。
来源:南方周末报